奥拓夫.施罗德(Autofor Schroeder ,切割片,1879.9.5—1965.3.27),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从小家境较度贫寒,父亲是底层的煤矿工人,母亲是农场种植员。但家人对奥拓夫教育十分重视,一直竭尽所能让其受到了当时德国好的学习,小奥拓夫从小发奋图强,不负众望,26岁就已成为斯图加特有实力的企业家。
奥拓夫从事企业经营,但一直对改变人类生存的科技力量十分着迷,莱特兄弟(兄:维尔伯·莱特,弟:奥维尔·莱特)于1903年12月17日,完成飞机试飞并取得圆满成功,而又有谁知道在这背后正是奥拓夫对莱特兄弟的隔洋鼎力资助?
1939年9月1日*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奥拓夫那时已将业务扩展到雷达.喷气式飞机.无线电技术等众多领域,不锈钢砂轮切割片400,他企业的以上技术在*二次世界大战中,联同火箭炮、飞航式和弹道火箭等是世界上使用的技术。
1961年,82岁高龄退休赋闲在家的奥拓夫老人家,却始终忧愁着当时全世界仍然无法对战机、坦克、装甲车上面的发动机、黑匣子解剖、排气筒切割、拉索、软轴切割、导轨曲轴切割等,当时仍是传统的合金刀具、线切割等,造成毛刺多,灼伤严重,飞皮不良,端口不平整,装配不良等等太多质量和安全隐患;奥拓夫老人发誓要用仅剩不多的岁月,手电钻切割片,要为世界研发出高品质的“**薄切割片”,一定要达到高端切割的“无毛刺、无灼伤、无飞皮、省材料、平整、光滑、美观、无须二次打磨加工”的端口,要让各种高端切割成为“艺术品”……….于是,1964年2月28日,世界上首片“76*0.105*16mm**薄切割片”问世,创世纪的实现失事战机黑匣子解剖实验!
奥拓夫老人带着微笑,带着他的一生成就,于1965年3月27日安详的趟在女儿的怀里离开人世……..
时至今日,奥拓夫老人的“**薄切割片”已广泛应用于军事、航天航空、轮船、高铁、汽车、工矿企业的各类金属材料切割等,在此,我们向世界“**薄切割片”教父、*致敬,我们还要沿着他老人为我们指明的方向前进,坚持高端,坚持创新……
奥拓夫AUTOFOR品牌介绍
奥拓夫-**薄切割技术开创者!
AUTOFOR--Ultra-thin cutting
technology pioneer!
*奥拓夫?施罗德(Autofor Schroeder),德国“工业切割界”教父!
*奥拓夫?施罗德(Autofor Schroeder),“**薄切割片”*!
*AUTOFOR科技,奥拓夫?施罗德(Autofor Schroeder)教授毕生心血的结晶;
*广州奥拓夫(Autofor)节能科技,2010年9月,继承AUTOFOR技术和理念而成立;
*广州奥拓夫,“**薄切割技术”发扬者、*者!
*广州奥拓夫,“**薄树脂切割片”继承者、专注者!
*广州奥拓夫,“精密切割设备”行业标准制定者、研制者!
*广州奥拓夫,国内导入“**薄切割”精湛生产工艺的企业!
*广州奥拓夫,我们誓言专注*!
树脂砂轮制造工艺的特性
树脂砂轮制造是工艺性很强的工业产品,在配混料、成型、硬化、加工等工序各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:
1、树脂砂轮混料工序:混料的关键是均匀性,成型料应达到:各成份分布均匀,保持松散性,切管机切割片,但不宜出现明显漏粉,必须保证摊料均匀,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。
2、成型工序:目前国内大多数是旋转摊料机构,但由于旋转摊料机构的局限性,造成很大制造企业有的企业员工操作不得要领,混合料分布不均,行位公差及静平衡**差。
3、树脂砂轮硬化工序:这是较关键的生产工序,*造成质量问题的因素有两个,一是固化烘箱或烧成窑的温差太大;二是装炉的方式不当。硬化炉窑温差过大,致使树脂砂轮硬化偏离了设定的硬化规范(硬化曲线),使砂轮的固化(硬化)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。
4、加工工序(主要是大直径高厚度树脂砂轮):树脂砂轮尤其是大直径和高厚度,或者要求尺寸公差严格的砂轮在硬化后要进行加工,以保证砂轮的几何尺寸、形位公差。
5、树脂砂轮生产配方、工艺参数生搬硬套。